案例中心

美媒称美国海军维护困境频现装备保养陷入拆东墙补西墙困局

2025-10-15

摘要:近期,美媒披露美国海军在装备维护与保养层面正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为保证部分舰艇、飞机、潜艇的可用性,维修人员不得不拆卸停用、故障或待修设备上的零件,以补给急需维修平台。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国防部在数据权配置、备件供应链、维修能力建设以及预算调配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本文将从(1)数据权与知识产权限制,(2)备件短缺与供应链脆弱,(3)维修能力与人力不足,以及(4)预算与资源分配矛盾四个方面,逐层剖析美国海军为何无法摆脱“拆东墙补西墙”的怪圈。最后,本文将结合上述四方面的分析,对这一现象的战略意义和未来走向做总结归纳,并提出可能的对策思路。

一、数据权受限制约维修自主

首先,一大制约因素在于美国国防部并未获得完整的数据权和知识产权许可,导致维修过程高度依赖原厂商。多篇报道指出,某些关键部件只有原始供应商具备设计与制造能力,维修方只能按供应商的时程等待备件与技术支持。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0turn0search2

正因如此,在F/A-18、F-35、弗吉尼亚级潜艇和濒海战斗舰等关键系统中,维修单位无法自行开展深层维修或逆向制造。监督机构报告称,“depot-level maintainers may not have data rights that allow government personnel to make repairs without support from … the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0

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维修进度往往受制于承包商的交付能力或意愿。维修人员一旦遇到缺乏数据、图纸或工艺路线时,只能停工或向厂商请求支援,进一步推升维修周期与成本。

更有甚者,为了应急,维修人员不得不拆除其他设备上的元件来填补急缺,但这种操作本身就会侵蚀未来维修的可行性和备用性,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数据权的问题不仅是法律契约上的条款安排,更是技术自主、维修效率的核心制约。

二、备件短缺凸显供应链脆弱

美国海军“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还深刻暴露出备件库存不足与供应链脆弱的问题。监督机构指出,海军在非核动力战舰维护预算中,长期存在备件短缺、延期采购和维护延期的问题。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8turn0search4

在一些情况下,维护队伍甚至不得不从备机、故障机或停用平台拆取关键零件,以维持其他平台的运转。这种做法虽然临时缓解了问题,却可能损害这些备用或停用设备的完整性与未来可用性。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3turn0search2

此外,即便预算有所提升,美国海军在近几个财政年度中也面临推迟维修、延缓零件交付的问题。即便其获得额外资金,也难以根本解决零件长期供应与物流响应不及时的短板。citeturn0search8turn0search6turn0search4

更糟糕的是,部分零件是“长提前期”(long-lead items),其生产和交付需要极长时间,一旦错过采购预期,就会推高整个维修时程的风险。

因此,供应链的不可预测性、高成本以及库存不足共同加剧了“拆东墙补西墙”的依赖。

三、维修能力与人力匮乏难以支撑

第三层面的问题是维修能力不匹配与人力短缺。美国海军需要的不仅是零件,更需要具备高端技术能力的维修队伍。近年来,熟练工人退休、技术人员流失、培训体系跟不上现代化武器系统的复杂性,都是制约因素。citeturn0search9turn0search11turn0search4turn0search15

在航空维修方面,某些报告指出,美国海军在2014 — 2019年期间,按期完成维护交付的固定翼飞机,竟然仅占总机队的一半。可见,即使飞机返修计划存在,实际可交付率也极低。citeturn0search12turn0search5turn0search3

此外,维修人员的分配也常常被拉向“重点”部队或核心平台,中低优先序设备维修队伍长期弱化,进一步拉大整体能力差距。维修人力向热点倾斜的做法,在短期可能保障主要战力,但从整体而言却削弱了系统的冗余能力。

在潜艇维修领域,美国也面临维护基地容量不足、泊位缺乏、专业技师稀缺等瓶颈。某些潜艇必须等待可用干船坞、技术支援或配套设备才能进行大修,延误频繁。citeturn0search15turn0search4turn0search11

结果是,维修周期被拉长、可用率下降,而为了满足短期战备需求,维修体系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策。

美媒称美国海军维护困境频现装备保养陷入拆东墙补西墙困局

四、预算调配与资源矛盾突出

第四个方面,是预算调配与资源分配上的矛盾。即便美国海军获得了额外资金,其内部如何优先使用、如何分配至各维修项目,一直是争夺焦点。监督部门就曾指出,即便获得超出预算的拨款,海军仍将面临长期的维护挑战。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8turn0search4

在对作战舰艇和支援舰艇的维护预算中,舰队维护(surface ship sustainment)仍然被视为“永远吃不够”的项目。海军需要将预算在日常维护、大修、现代化升级以及紧急修复之间做平衡,但实际往往是“拿多少用多少,优先紧急”——这正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预算逻辑根源。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4turn0search11

此外,舰艇、航空器、潜艇三大系统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哪一类系统优先得到配件与维修资源,很可能依赖于战略考量、指挥层优先级与政治意愿。这就使得一些系统长期被边缘化、维修得不到及时支持。

乐体育

再有,维护预算常常与改造、现代化、升级项目共享资金池。一旦在新技术改造或装备升级上的需求增多,日常维护预算就可能被挤压,进而迫使维修人员不得不通过“自给拆件”来补足短板。

总体而言,预算的有限性与优先级冲突,是“拆东墙补西墙”成为惯性手段的深层驱动因素。

总结: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数据权的受限、备件供应链的脆弱、维修能力与人力的短缺以及预算资源调配的矛盾——我们不难看出,“拆东墙补西墙”并不是简单的维修技艺或操作选择,而是美国海军在深层制度、管理与资源框架中的系统性困境的外在表现。

此外,这种拆卸式的临时补救机制虽然在短期内缓解战备压力,但长期看必然削弱备用设备的完整性、加剧维修系统内部失衡,并可能造成更高的维护成本与更低的整体可用性。未来,美国海军若要真正突破这一困局,需从制度层面争取更多数据权、重塑供应链韧性、加强维修能力建设、优化预算机制,才能逐步摆脱“拆东墙补西墙”的怪圈。